2025年9月27日,联合国大会现场乱成一团,各国代表像在菜市场争抢特价菜的大妈一样吵闹。就在这混乱中,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突然站起来,高声喊道:“巴西和印度理应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!”
这话一出,立即引发了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强烈反应,他忍不住怒斥:“这两个国家简直该修理!”好家伙,印度和巴西不过是“被提名”,结果美国商务部长竟然当场做出威胁,场面一度让人哭笑不得。
大家可能都记得,印度申请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时,一直遭到五常的轮流否决。而俄罗斯,作为五常之一,怎么突然转变,竟然主动支持印度加入?这让人感到非常意外。事实上,关于印度申请入常,网络上的段子早就笑话不断,说印度总是“被否决”好像成了固定的节目。
但是,现实中的俄罗斯与印度早已紧密合作,甚至形成了深厚的能源依赖关系,这并不是表面上的“兄弟情深”,而是因为能源合作将两国牢牢地绑在一起。而这背后,恰恰还有美国的“功劳”。
展开剩余77%要明白其中的原因,我们得回顾一下2021年的事情。当时,俄罗斯曾呼吁印度和巴西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,实际上,这完全是被逼无奈。因为美国和北约对俄罗斯施加了巨大压力,俄罗斯感到十分郁闷,于是便想拉拢几个大国,借此增加自己的国际话语权。巴西和印度作为人口众多、市场庞大的国家,显然是俄罗斯可以依靠的好伙伴。
不过,那个时候俄罗斯只是嘴上说说,根本没指望真的能促成什么。毕竟,印度当时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不到1%。俄罗斯这么做,更像是在大街上发传单,吓唬一下西方国家。
直到俄乌冲突爆发,局面才发生了剧变。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,俄罗斯的石油无法出口到欧洲,市场上顿时充斥着大量的廉价石油。印度看到了机会,迅速上前“抄底”,在2023年疯狂购买俄罗斯石油。一度,印度的进口量占到了俄罗斯石油出口的五分之一,俄罗斯也因此成为印度最大的石油供应国。
你可能会问,印度抢购这么多石油做什么?它自己消化得了吗?显然,印度无法完全消化这些石油,但它有办法将俄罗斯石油“转手”卖给欧盟和美国。2024年,印度就凭借这种操作赚取了45亿美元,比买彩票还容易。而俄罗斯也因此受益,虽然石油收入比战前减少了三成,但有印度接盘,至少保证了不至于陷入困境。
可以说,印度为俄罗斯“解救”了一把,俄罗斯也因此更加支持印度,时不时在联合国为印度争取话语权。到了2023年,俄罗斯喊印度和巴西入常,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虚张声势,而是为了感谢“救命恩人”印度。
到了2025年9月,俄罗斯再次提起这个话题,巧妙地戳中了美国的痛处。那时,联合国现场正处于混乱中,美国为了保护以色列,已经四次动用否决权。这种行为让美国陷入了全球舆论的风口浪尖,超过100个国家联合谴责美国的霸权主义,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甚至表示,安理会的格局“早该扔掉”。
讽刺的是,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骂印度和巴西“欠修理”时,自己也被扒了个干净。原来,美国去年从印度进口的成品油中,有三成竟然是用俄罗斯的石油炼制的。美国一边从印度买“换壳俄罗斯石油”应急,一边对俄罗斯出口石油的行为大加指责,真是言行不一,毫不羞耻。
俄罗斯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,它刻意借此时机“回击”美国的双重标准,提出支持印度和巴西入常。通过这一举措,俄罗斯不仅表达了对“要话语权”国家的支持,还顺便抽了美国一巴掌。
然而,虽然俄罗斯精心算计,现实中印度能否成为常任理事国并不容易。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,必须得到联合国大会三分之二成员国的支持,并且五常全体同意。到目前为止,除了印度和巴西,德国、日本等国也多次提出入常申请,但俄罗斯早就表态:“你们这辈子别想了!”
更有意思的是,非洲国家集体发声,要求如果不给非洲国家一个席位,谁都别想进入常任理事国。这种强硬的态度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,甚至连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表示,支持印度入常,但前提是新成员不能拥有否决权。也就是说,美国希望印度加入,但只是“摆个样子”,根本不让其真正有实权。
归根结底,拉夫罗夫支持印度和巴西的言辞,实际上是为了显示“仗义”,而背后是深思熟虑的政治和经济利益。卢特尼克的言辞则是因为害怕自己的利益被分走。
这一切就像是一场永无休止的国际戏剧,各国争取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梦想,最终恐怕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泡影。至于印度入常遭遇“轮流否决”的段子,估计还会在网络上流传十年。
发布于:天津市
